• <ol id="uhzqp"><strike id="uhzqp"></strike></ol>
    
    

    <rp id="uhzqp"></rp>

    <rp id="uhzqp"></rp>

    1. 專題展示

      首 頁 專題報道 專題展示

      走向春天 -- 漯河市第一中?缭桨l展紀實

      2017-4-20 19:01|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8787| 評論: 0

      摘要: (本刊記者:王中山 通訊員:楊芬英李汝明)編者按:當今世界,經濟疲軟,復蘇乏力;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實體經濟和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應對經濟危機的基本策略,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

       

      本刊記者:王中山   通訊員:楊芬英  李汝明

      編者按:當今世界,經濟疲軟,復蘇乏力;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實體經濟和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應對經濟危機的基本策略,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成為我國促進社會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把職業教育放在實現中國經濟升級、促進充分就業大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河南省“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教攻堅工程,建立健全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對接機制,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和工學結合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

      地處豫中南的漯河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漯河市第一中專),是一所隸屬于漯河市教育局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立于1983年的“漯河農業高中”。學校始終堅守教育本真,把“重人品、厚基礎、強能力、寬適應”作為辦學指導思想,圍繞“辦學一流、特色鮮明、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辦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1996年,漯河市第一中專依靠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自籌資金,征地建校,實現當年建成、當年搬遷的設想,把學校從偏遠的農村搬至市區,創造了市直學校自籌資金搬遷建校的奇跡。經過30多年沐風櫛雨,弦歌不輟,學校由不足百人的農村職高,發展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在校生達6000多人的河南中職名校。

      201411月,國家教育部專家組對學校教學工作現場考察后,給予高度評價:漯河市第一中專是一所發展潛力看好、社會影響較大,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有著十分美好的發展前景。

      2015年在周邊地市中職學校普遍招生不景氣的情況下,漯河市第一中專首開限分招生之先河,招生、就業呈現“進口旺、出口暢”的喜人局面,服務經濟社會能力顯著增強,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普通中專學!、“全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理事會理事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影視教育實驗學!、“河南省重點建設示范性學!钡葮s譽稱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

      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來河南進行執法調研,該校作為全省唯一的一所市屬學校,受邀參加會議并提交《深化教改提質量  發展內涵創品牌》的發言材料。同年,學校順利通過河南省品牌示范校中期驗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年,吸引來自江蘇、河北、湖北、商丘、新鄉、信陽等省內外大批兄弟學校前來考察,有的甚至進行為期3天的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漯河第一中專是河南職教的一面旗幟……

      當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現我國農村人口快速向城鎮轉移,加快破解“技工荒、就業難”反差格局的難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已經引起高層決策者和全社會的重大關切。為了更好的服務好決策層,為全省乃至全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新發展提供鮮活經驗。今年4月,恰逢春意盎然,處處充滿生機之際,本刊記者多次深入漯河市第一中專調研采訪,探尋漯河市第一中專如何在偏遠農村、條件落后的情況下,破解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一躍成為河南職教一面旗幟的。

      漯河市市長曹存正(左二)、副市長栗社臣(右二)在市教育局局長章光普(右一)、漯河市第一中專校長萬國棟(左一)的陪同下到漯河市第一中專調研


      守望教育本真  讓職教洋溢幸福的味道

      有這樣一句話說了無數遍:決定一個人最終“勝負”的,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與視野,信仰與責任,以及自由的心靈。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問出了我們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事實。如何讓教育回歸釋放人自由心靈的本真,讓職業教育洋溢幸福的味道,漯河市第一中專黨總支書記、校長萬國棟向記者講述他的教育觀。

       “現代教育,應以人為本,自由發展,快樂成長,滿足好奇心,釋放人的自由心靈,激發人的創新潛能,這是教育的本真!比f校長信手拈來。

      他說:“讓教育回歸本真,必須以德立校,師德是教師之魂,學校必須把師德放在第一位。學為人師,行為師范。教育的真正力量是師范的力量,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為了加強師德教育,我們尊重教師的主人翁地位,沒有教師就沒有教育,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成就感、榮譽感,創造高品質的工作生活環境。讓他們精神上不壓抑,專業上有發展,待遇上有保障,社會上有地位,事業上有成就。另外,愛心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心中有個天,必須以足夠的誠心、愛心、耐心關愛每一個學生。我們每年都舉辦貧困生慰問活動,讓學生感受人間的真愛,傳遞一種正能量。教育不是說教,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

      “在人們的印象中,現在的中專生大部分是所謂的‘差生’,貴校是如何做好教學與管理的?記者問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瘜W生的評價,不同的標準角度,不同的價值取向,得出的結果也不相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社會大環境下,學業成績、考試分數成為評價學生‘好’與‘差’的重要標準。職業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較差,這并不能由此斷定這些學生一生無所作為,相反,只要給他們適合的教育,給他們信心和希望,這些學生一樣會成就精彩的人生和不凡的事業!

      “職業教育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慈善事業’。我們從事的是‘失敗者’的‘拯救工程’,對做人沒尊嚴的給尊嚴,對自己沒自信的給自信,對未來沒信心的給信心,對生活沒樂趣的給樂趣。多年來,我們積極推進“重塑自信、習慣訓練、素質教育、企業文化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讓學生“找回自信、找回尊嚴、找回希望”,成為‘有尊嚴、有自信、有信心、有樂趣、有技能、充滿陽光的青年一代’!比f校長的話語,激昂澎湃,讓人很是振奮。

      讓學生找回自信,內心充滿陽光,這或許就是漯河市第一中專最迷人的地方。正在讀一年級幼師班的張夢靜來自于舞陽縣,她是家里的獨生女,家境貧寒的她,因中考失利而內向自卑,帶著沒有上高中的遺憾走進漯河一專。

      她說:“以前,因學習不好,而倍受冷漠。但我來到漯河市第一中專后,老師對我很關心,不是表面上的關心,而是真正的從內心里關心,讓我感到很溫暖。為了讓我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學校進行良好習慣訓練。入學軍訓,讓我當教官;社團活動,讓我當校園形象大使、參加排球協會和市內文藝歌舞演出,讓我找回自信、找回尊嚴、找回希望、找回快樂,讓我成為陽光女孩!

      12級對口(1)班學生曹潘婷,被評為“漯河市首屆最美少年”,榮獲省“三好學生、省“優秀學生”等殊榮。2015年免試保送到河南科技學院。

      她在“最美少年”先進事跡材料中寫道:“是漯河第一中專給了我希望,是老師和朋友的幫助讓我學會技能、找到自信,是社團的活動提高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翻開學校編寫的《優秀畢業生風采錄》一書,一個個優秀畢業生成長的事跡,成就的事業讓人驚嘆。年收入上百萬、資產上千萬元的企業家,大小老板比比皆是,他們用自己的事業成就展示了漯河第一中專的辦學成果,詮釋了漯河市第一中專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支撐了漯河第一中專的職教名校地位。

      堅守教育的本真,讓職教洋溢幸福的味道,對做人沒尊嚴的給尊嚴,對自己沒自信的給自信,對未來沒信心的給信心,對生活沒樂趣的給樂趣。這也許是漯河市第一中專成為河南職教的一面旗幟的“秘密武器”!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癁榱诉@份守望,三十多年來,我們矢志不渝,從未改變;三十多年來,我們從不攀比,始終按照教育本真,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比f校長的話語堅定而執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是的,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關系著學校的榮辱興衰,更關系著學校的未來和方向。這位享受漯河市政府特殊津貼的萬國棟校長,為省級勞動模范、省職教專家、省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理事會理事、漯河市首屆“十佳校長,1992年起任漯河第一中專校長至今,集各種光環榮譽于一身,但他總是低調而從容。

      20多年來,他把根扎在學校,心理裝著使命和擔當,衣襟上沾滿晨光。20多年來,他用人格魅力打造優秀團隊,帶給別人總是溫暖和力量。20多年來,他用敬業的“執著”、奉獻的“汗水”,澆筑著自己人生的高度,在河南教育苑囿里,名聲鵲起。

      他,在學校大門前,寫下這樣的獻詞:

      我們的一切工作就是為了讓學生、家長、企業和政府滿意,我們的一流水平就是體現在學生的德行高、技能高、收入高,我們的一片赤誠都在謀求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我們一代代員工都在努力鑄就這所學校的職教品牌。

      在教學的課件上,他寫下這樣的工作感言:

      職業教育是最難辦的教育,把職業學校當成學校來管理,把職業學校當成企業來經營;辦教育需要錢,尤其是職業教育,更需要錢,但辦好職業學校不是為了掙錢;職業教育不僅要給學生一個飯碗,還要給學生一個金飯碗,耐得寂寞做學問,潛下心來辦教育。

       

      團結奮進的學校班子成員


      校企一體  工學結合成為發展“核動力”

       在漯河市第一中專實訓樓,記者看到這樣一幕:車間即教室,師傅即教師,工人即學生。學生的學習不是在傳統的教室里,而是在一個學習和做工相融合的“一體化”教室。在這里,人們很難看到教育與市場的隔膜、學校與企業的邊界!肮S開在學校,課堂設在車間”。從而形成了企業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發展服務企業的良好教學模式。

      “這種教室與車間合一、學歷與崗位合一、教室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具與工具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的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我們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制勝法寶’!迸阃浾卟稍L的漯河市第一中專副校長金紅偉這樣告訴記者。

      他說:“清華大學培養的是頂尖人才,職業院校培養的是立地人才。近年來,為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我們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以實習就業為主的‘訂單培養’、以專業建設為主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以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集團化辦學、以培養技能為主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四種校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牽頭學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初步形成了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共同發展的合作辦學新機制!

      目前,學校有 3個教學部設12個專業:機電工程部(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信息商務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旅游服務與管理);教育藝術部(學前教育、美發與形象設計、建筑裝飾、服裝設計與工藝)。

      為積極探索校企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實行定向培養、定向就業。通過企業冠名,先后開設中德機電班、中德汽車諾浩班、上海譽興形象設計班、雙匯機電班、協鑫光伏班、溢達服裝班、友達光電班、鴻超準數控模具班等30多個校企共建、專業定向特色班,為社會各界培養大量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時,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社會培訓,服務漯河經濟社會發展。

      牽頭16家成員單位成立了漯河市電子信息職教集團,形成特色鮮明的現代職業教育集團。與阿里巴巴漯河產業園緊密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共育電商人才。與銳捷教育集團合作,聯合舉辦北大青鳥計算機班,并在銳捷教育集團(2015年度)合作院校年會上,榮獲“最佳招生獎”和“最佳合作院校獎”。匯集行業名家能手,聯合成立了數控技術應用、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服裝設計與工藝、旅游服務與管理、機電技術應用、數字媒體技術等10個專業的專業指導委員會。

      學校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接軌、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接軌、專業與崗位接軌的“三接軌”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河南源德福電子科技、鄭州宇通客車有限公司、漯河慧聰網、漯河名薇八佰伴美發連鎖店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了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體驗式實習、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專業教學實習、以培養學生全面履行崗位職責為主的就業頂崗實習。

      依托專業辦企業,發展企業促專業。學校、老師依托專業、整合資源,先后創辦了漯河金山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跨世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并把奇美服裝生產車間引入學校,真正實現了“前校后廠”工學交替,相互合作,共同培養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德藝并育,桃李同春。由于實施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也從84.29%上升到了96.62%;近三年來,漯河市第一中專在全國職業院校專業技能競賽中,共獲國家級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省級一等獎32個、二等獎52 個、三等獎 36 ;重點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由原來的 8 個增加到 14 個,所有專業的教學均有企業參與,合作企業平均每年接受學生實訓達1100人以上、接收就業學生平均每年2000人以上,學校為合作企業職工培訓每年達到2800人以上,真正實現了雙贏。2012年漯河市第一中專被評為“河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先進單位”。

      “企業不僅需要高技能人才,更看重高素質人才。漯河市第一中專的畢業生技術好,上手快,素質高,深受企業歡迎!边@是眾多企業負責人對該校畢業生的評價,也是成為眾多企業“搶手貨”的原因。

       

      漯河市第一中專順利通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試評估


      軟硬件兩手抓、兩手硬

      漯河市第一中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業史,更是一部奮斗史。30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軟硬件兩手抓、兩手硬”的指導思想,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性巨變。

      2009年,總投資800萬、總建筑面積6224平方米的實訓樓勝利完工。為培養實用型人才,規范實訓實習教學,近三年來,學校在原有教學實習設備的基礎上,共投入900多萬元,建成數控專業實訓車間及數控仿真微機室、80個教室電視視頻系統及音響系統、汽車維修模擬駕駛機、解碼器、舉升機、汽車構造示教板、服裝專業電動夾縫機等,有力地促進了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為全力打造智慧校園,2014年,漯河市第一中專以被確立“河南省數字化校園試點學!睘槠鯔C,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校園。先后投資130多萬元,建成數字化校園應用平臺,推行OA數字化辦公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和遠程辦公;設置多個wifi點,基本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設置4個數字化觸摸屏,實現校園資源即時查詢;升級網絡設施,建成150兆光纖,學生用計算機達到1200余臺;教室全部安裝電子白板、投影儀和電視機,全校教工每人配備一臺臺式計算機和平板電腦。為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近三年來,共投入近64萬元用于教學樓、實訓樓、會議室的整修,新建的校園文化墻、“規矩路”、勵志長廊和林蔭道學生成才榜,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流的名校必有一流的名師。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先后投巨資,實施“四大工程”。一是“專業發展工程”,根據專業發展規劃,建立一套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競爭機制,引導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設計;二是“青藍工程”,對青年教師重點培養,輔以導師制、專項激勵平臺,促使青年教師盡快實現自我發展;三是“雙師工程”,促進教師向專業型、技能型、復合型方向發展;四是“名師工程”,加大專業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促進部分教師形成特色、成為名師。此外,學校不僅“請進來”還要“走出去”,先后選派17名教師赴德國培訓,學習國外先進教學經驗。

      目前,全校教工242人,專任教師203人,在編教師148人,高級職稱教師40人;赴德培訓16人,河南省教育教學專家1人,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專業名師2人,省骨干教師15人,省專業名師工作室1個,漯河市名師工作室2個。


      點贊

      Archiver |  手機版 |  小黑屋 |  漯河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漯河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版權所有

      豫公網安備41110302000019號

      © 2001-2013 Comsenz Inc.( 豫ICP備18040860號-1 )    QQ

      返回頂部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2. <ol id="uhzqp"><strike id="uhzqp"></strike></ol>
      
      

      <rp id="uhzqp"></rp>

      <rp id="uhzqp"></rp>